翻譯標準如何幫助買方和賣方 讀者須知 你可能已經很熟悉《翻譯要恰到好處——翻譯采購指南》(Translation: Getting It Right)手冊的內容。如果不是這樣,請花幾分鐘時間閱讀或重新閱讀一遍。(如果你手邊沒有該手冊的印刷版,可以從中國翻譯協會網站閱讀其中文版。) 《翻譯要恰到好處》為翻譯服務的采購方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但不可能包羅萬象。 本手冊——《翻譯非日用品,購買需三思行》,是供翻譯服務的買方和賣方(個人和組織)使用的第二本手冊。 什么是日用品? l 白砂糖是日用品。不管用來做什么,同樣重量的包裝都是一樣的。你讓人去雜貨店買一袋白糖,一般不用說牌子,買糖的人自會挑選最便宜的買。 l 空白光盤已經成為日用品。只要它擁有你所需的數據存儲量,格式與你的電腦匹配,你在購買時可能會只看價格。 但是錄制好的光盤就完全不同了。這里一下子要涉及許多因素——其藝術流派是什么、演唱者是誰、唱的是什么歌,等等。問:如果你不喜歡鄉村音樂,但是爵士樂光盤要比鄉村音樂光盤貴一點,你是否愿意購買鄉村音樂光盤而非爵士樂光盤呢?答:不會。 與此相類似,汽車也不是日用品,除非你所關注的只是它是否有四個輪子,并且是否通過了安全檢測。許多購買者關注的都是諸如是否省油、馬力有多大、操控性如何、準乘人數,以及造型是否漂亮等因素。
我們在此重申:翻譯不是日用品。這一點很重要。 如果翻譯是日用品,那么我們就完全可以這么說:“你需要翻譯?去找幾家翻譯公司,問問他們一個字多少錢,找最便宜的一家。”事情到此為止。 但是事情不是這樣的。例如,你顯然需要明確文本要翻譯到什么目標語言(如:法語、德語或日語)。 你在買車時不會只考慮顏色和價格,同樣地,你在購買翻譯服務時,也需要考慮其他一些標準。 例如: 1. 原稿的類型。 原稿是一份合同、使用手冊、服藥說明、銷售宣傳單、一組網頁,還是一份財務報告? 2. 譯者所需的專業知識。 諳熟醫學技術的譯者未必精通財務、可持續發展或等離子熔合等方面資料的翻譯。 3. 目標讀者。 你的目標讀者是少年網游愛好者、遺傳學研究人員、專利代理人,還是任何一個可能在無意中發現你網站的人? 4. 翻譯的目的。 有時候,你只是想了解(或傳遞)一下一份文件的大概內容(粗略翻譯);有時候,卻需要對翻譯進行精雕細琢。 5. 目標語言的地區差異。 你的讀者是在美國西部蒙特雷地區的墨西哥人,還是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地區的西班牙人?雖然他們都講西班牙語,但用得是不一樣的西班牙語。 綜上所述,這些和其他一些因素構成了每份翻譯任務的規范。 翻譯項目在規范上有可能存在的巨大差異使翻譯像音樂光盤一樣成為一種非日用品。 同一份原稿可以有十幾種、上百種、甚至是上千種譯文。哪一種最適合你?依次列出你認為重要的東西,即制定翻譯規范,這將有助于得到你想要的譯文。
翻譯項目的多樣性令人望而生畏,以至于連專家有時也懷疑是否存在一種適用于所有翻譯項目的忠告。 (“永遠只能這樣做”。“永遠不要那樣做”。“照此處理,你就穩操勝券了”。) 這樣說如何: “在每個翻譯項目中,買方和翻譯服務供應商(譯者或翻譯團隊)應提前就項目在執行過程中應遵循的一系列規范達成一致。” 這種陳述看似簡單,實則有力。它為制定以下通用定義奠定了基礎: 譯作的質量是指該譯作遵循既定規范的程度。 言簡而意賅。 如果你事先未明確你想要什么,或是雖然明確了,但這些要求未能傳達給承擔翻譯任務的人員或未得到其理解,你就不太可能得到好的翻譯結果。 修補劣質譯文意味著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因為你有可能在無意中冒犯了讀者(“我不知道這個詞在哥倫比亞西班牙語中是指那事!……”),或是用一個讓人費解的詞句使讀者莫名所以。這時,修補譯文也意味著修補你的形象和聲譽。 問問任何一家翻譯服務供應商,你都會得到許多因翻譯不佳而浪費時間和預算的例子。
救援標準 現在,你也許會想: 規范這事兒聽起來很重要,但好像也意味著要做大量的工作。我怎么知道我的規范夠全面了呢?我怎么才能盡快完成制定規范的階段呢? 這就是翻譯標準所要做的事了。我們在此要參照兩個標準*:歐洲翻譯標準(CEN EN 15038)和美國翻譯標準(ASTM F 2575)。雖然它們是獨立制定的,但是卻彼此非常相配,就像你在蓋房子時所用的施工規范和建筑藍圖一樣。 這兩個標準都包含以下三個關鍵點: 1. 用人要慎重(CEN 3.2; ASTM 6)——譯者必須通曉源語言和目標語言,這是肯定的,但是通曉兩種語言并不能保證他就能翻譯好(這一點會令許多人感到意外)。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專業知識很重要,譯者不是萬金油。 2. 在翻譯開始之前,要就項目的規范達成一致(CEN 3.4和4.4、ASTM 4.3和8)。歐洲標準要求服務商擁有質量管理系統,美國標準通過一個標準問題清單(稱為“參數”)提供了一套質量管理系統。你根據具體項目給出的回答就是你的規范。 3. 在項目的每個階段都要遵守該規范。 避免重復勞動 借助專家對翻譯中的最佳實踐的提煉,歐洲標準和美國標準可以讓你節省大量時間。通過關注除價格之外的許多因素,它們也在提醒你,翻譯絕不是一種日用品。 問:誰為翻譯項目制定規范? 答:每個參與者:買方和翻譯服務供應商。 買方要首先明確:原文語言(源語言)是什么,要翻譯成什么語言(目標語言)?這是項目的基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接下來,買方要聯系一個或多個在相關語言翻譯領域中有可能承接該項目的賣方。 此時,許多買方只是把稿子交給賣方,然后就對天祈禱,希望返回后的譯文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大錯特錯!項目成敗就在此刻,這時,買賣雙方正應協商確定翻譯規范。如果你只是等待,直到交稿時才發現大失所望,那么你將為糾正錯誤而耗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 關于規范的重要性就到此為止了。下面該列另一個清單了: 十大要點 核心規范,即其他許多規范的源頭:1. 譯文的目標讀者 2. 翻譯的目的。 此外,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見的規范: 3.交稿期限 4.翻譯價格 5. 稿件的題材與類型。 6.源語言及其地區差異。 7.格式(是字處理文件格式?還是XML格式?) 8.翻譯量(多少字、字符,等等) 9.目標語言及其地區差異 以上是九條規范。 為了十全十美,我們增加了第十項規范:在對原稿進行分析后,確定項目生產過程中所要遵循的工作步驟。這些步驟在美國和歐洲標準中基本一致。 最基本的工作步驟是:翻譯、雙語校對和單語校對。 第十項規范的關鍵是,要明確生產階段每一個步驟的負責人,并要明確每個負責人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例如: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如果你要跳過某一基本步驟,則必須注明,并說明原因。 (在下文所舉的“光學產品”例子中,如果在規范中明確了由誰負責校對,這些報告就不會返工重印了。) 標準讓翻譯成為可管理的非日用品。 我們深信,標準可以幫助你獲得你需要的譯文;如果你是一個翻譯服務提供者,標準能幫助你交付符合客戶要求的譯文。 我們還希望,本手冊能幫助你了解從何下手。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翻譯不是一種日用品,也就是說,你在選擇供應商時,如果只把價格作為唯一標準的話,那將是非常糟糕的(也許是極為糟糕的。) 標準有助于你掌控翻譯質量,并讓所有相關方(買方、項目經理和譯者)使用相同的話語。
*中國于2003年開始,發布了兩部國家標準及第一部標準的修訂版:GB/T19363 《翻譯服務規范》(分為筆譯和口譯兩個部分)和GB/T 19682 《翻譯服務譯文質量要求》,與國際標準同步。其中《翻譯服務譯文質量要求》是國際上第一部對譯文質量做出規范的標準。這兩部標準的簡介參見中國翻譯協會網站 “政策·標準”專欄的相關內容。 (翻譯:李波 審定:黃長奇) |